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上海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探索
近年来,上海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努力打造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。他们根据实际情况,积极尝试,逐步形成了以家庭农户为主要基础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。现在,上海有3319家家庭农场和9930家农民合作社,带动了15.42万户农户参与。
首先,上海坚持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,推动不同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发展,构建起一个包含适度规模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以及各种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。这种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复合经营体系已经初具规模。
上海松江家庭农场模式探索
首先,上海松江区从2007年开始率先推动家庭农场的发展。他们设立了一些门槛,确保土地只交给专业的农民来管理和耕种。同时,他们规范了土地流转,使得那些把土地租出去的农民也能得到稳定的收入。他们还根据农民的生产能力来确定合适的农场规模。经过十多年的实践,家庭农场不仅稳定了耕地面积,还提高了粮食产量,农民的收入也显著增加。现在,松江区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588.8公斤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3.7%。家庭农场平均每家有169亩地,种粮农户的平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7.4万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18.6万元,每亩地的净收入也从460元增加到了1100元。2023年,家庭农场的人均收入已经接近上海市民的平均可支配收入8.48万元。
其次,为了帮助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,上海市政府鼓励家庭农场加入农民合作社。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生产效率。同时,这也解决了家庭农场如何抱团取暖、增加收入的问题。通过合作社,家庭农场可以一起将业务从单纯的卖稻谷转变为卖大米和品牌,这样每亩地每年能多赚大约360元。
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
第三点是建立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。现在咱们市的土地流转率已经挺高了,在这种情况下,农业的社会化服务让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更高了。2023年,全市的水稻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98.53%。接下来,我们要重点推广智能设备,还有粮食的烘干、加工这些活儿,单家独户做起来不划算,所以我们来提供专业的服务。同时,我们还会扩展服务内容,从原来的耕地、播种、收割,扩展到整个产业链的服务。
完善农业经营体系
二、坚持守正创新、改革驱动,完善农业经营体系
接下来,上海会继续关注农业发展,不断探索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,加快提高农业生产效率、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,发展新的农业生产力,进一步提升农业的整体水平。
首先,要夯实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。逐步推行第二轮土地延包试点,稳定土地承包关系。深化“三权分置”改革,规范土地流转,制定合理的流转价格和引导机制,明确土地产权,更好地保护农民集体、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利益。完善种粮农民的收益保障机制,改进粮食收购补贴政策,全面推广水稻完全成本保险,并试点种植收入保险,提高水稻种植保险的保障水平。试点建立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,激发农民种粮的积极性。
其次,要推动农业科技在农业经营中的应用。通过提高产能和品质,重点发展专用品种培育、智能装备研发和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,加强自主创新能力,整合核心技术。积极引入适合家庭农场的智慧农机和农业机器人等先进设备。推动农机与数字化、信息化的融合。建立生态、绿色、高产、高效的现代农业耕作制度,带动大面积的粮食增产和效益提升。
提升农业服务与人才培养
第三点是提升服务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。根据不同的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,让它们各自发挥优势,差异化地发展。我们要培养各种类型的农业服务公司,全面提升它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。创新服务的方式和组织结构,让这些服务覆盖更多的领域,并且影响到更广的范围。建立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,还有以营销、财务管理、金融服务等公共需求为主的经营主体服务中心。加快培养农业经营人才,建立起一支符合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求的队伍。
下一篇:又一对明星夫妇离婚:男方没志气,婆婆会算计,女方父母苦口婆心

